削減鍍鋅鋼管產能與加速擴張、計劃管理模式與市場的博弈怪圈
作者:無錫快發鋼管制造有限公司 日期:2016/11/29 9:09:54
削減鍍鋅鋼管產能與加速擴張、計劃管理模式與市場的博弈怪圈 獲悉 推進建設鋼鐵產業市場化的退出機制,為今后的改革和產能整合或淘汰提供標準和依據;發改委的審批則在“前端”,側重于對新增項目的控制。工業信息化部最近正在制定鋼鐵鍍鋅鋼管行業規范辦法以及實施準則,對規范企業實施動態管理雪上加霜,鍍鋅鋼管并計劃于2014年上半年公布第三批企業名單鍍鋅鋼管,屆時將覆蓋中國70%-80%的鋼鐵產能。 “糾結于是否違規,顯然不是新一屆政府的法規視角。用增量與存量來表達最近的法規動向更為確切。”中國聯合鋼鐵網總編胡艷萍對媒體報道表示鋼價跌幅鍍鋅鋼管,重塑主管部門權威,杜絕地方越權環比上升,對增量切實實施嚴格控制香饃饃,鍍鋅鋼管對存量實施市場化的管理,將是未來改革的趨勢。 違規“轉正”背后的地方沖動 獲悉 1999年市場的預期,原中國經貿委判定當時只有1億噸的鋼鐵產能過剩,并著手限制鋼鐵產能擴張,中國鋼鐵產業就陷入了削減產能與加速擴張、計劃管理模式與市場的博弈怪圈。 2003年伸手拉上,發改委接過鋼鐵產業主管權后,政府開始實施直接限制鋼鐵產能大幅回暖,違規產能和“炸小存大”的明爭暗斗輪番上演。發改委對鋼鐵投資項目規模進行限制同步放緩,高爐容積應達到1000立方米及以上才可上馬建設。 當年工業信息化部將高爐強制淘汰時間設定為:2005年淘汰200立方米及以下高爐,2007年后淘汰300立方米及以下高爐。 中國各地在拆除、改造200立方米以下高爐之后,鍍鋅鋼管一時間標稱210立方米、320立方米的高爐涌現。2005年鍍鋅鋼管,中國鋼鐵產能突破4億噸,比2000年增漲了近3倍。 獲悉 2005年11月,國務院常務會議第一次專題部署抑制產能過剩工作短期走勢,原則上不再審批新增鋼鐵產能項目。發改委的“禁批”仍未能勒住地方產能擴張的韁繩跌幅較大,2008年中國的鋼鐵產能激增到6.6億噸,相比“禁批”前增長了近60%。 2009年9月增加股利,發改委直接將高爐淘汰標準提高到400立方米,并將淘汰時間定為兩年后。然而2009年末鍍鋅鋼管,中國鋼鐵產能突破7.2億噸,年增長率超過9%。